文 | 胡炜(新京报传媒研究院) 《长安的荔枝》热播后, 从文化到经济都掀起了一股“荔枝热”。
“一颗荔枝”成为争相借势的流量密码,无论是商业品牌、还是地方文旅,以及传播机构,各家的新媒体小编们从不同维度切入,将热点转化为创意内容与品牌价值,涌现出众多优秀案例。
01
内容创意挖掘 《长安的荔枝》剧情,围绕着唐朝九品小官李善德完成鲜荔枝从岭南运送到长安的这一“不可能的任务”展开。这一情节串联起盛唐兴衰、职场生存等丰富故事,为内容创作提供了肥沃土壤。
古今对比
央视财经推出《“追”荔枝的人》,从“一骑红尘”到“一网通达”!展示当代“荔枝使”如何实现冷链突围。 山东国际传播中心推出《奋进的中国|33小时跨越4000公里 看一颗荔枝的“赴约”日记》,一同见证一颗长在山坳里的荔枝前往乌鲁木齐的非凡之旅。 中国化学的小编脑洞大开,推出《如果用相变储能材料运输长安的荔枝?》,通过古今反差和幽默对比,展现时代技术进步。 中国能建推出《长安的荔枝没写的续集......》,展示千年后的今天,如何跋山涉水跨越中国,“突破极限”完成“不可能的任务”?
知识科普
有的媒体为提升内容深度,在荔枝品种科普、历史溯源、饮食指南等方面做文章。 新京报书评周刊推出《大唐天宝十四载,荔枝恐怕是最不重要的角色》,讲述这段时期大唐帝国真实的历史大戏。 果壳自然推出《荔枝怎么那么难保存?这里有两个小妙招》。
长沙疾控推出《一骑红尘妃子笑,今人食荔须有道》,指出在这份穿越千年的甜蜜诱惑背后,也暗藏健康的玄机,提醒科学食用尤为关键。
共情传播
围绕主角李善德的职场奋斗主题,结合现代“打工人”生存现状,新京报评论推出《长安的荔枝:唐朝打工人为何让我们共情》一文,引发广泛共情。 02
消费场景融合
随着《长安的荔枝》热播,“荔枝经济”也开始席卷消费市场。剧中“一骑红尘妃子笑”的经典场景,不仅让荔枝这一传统水果焕发新生,更催生出一系列营销新玩法,引发一场消费领域的“荔枝狂欢”。
有的品牌将历史剧情与消费场景深度融合,围绕剧集展开布局,线上推出多种互动活动,吸引网友积极参与互动,极大提升了品牌与消费者之间的情感连接。连中国邮政也来凑热闹,围绕着一颗荔枝的故事,推出荔枝邮票鉴赏。
03
地域文旅营销
《长安的荔枝》吸引观众的,除了看主角如何克服重重障碍,还有另外一大看点,就是荔枝从岭南运往长安的路线。在现实中,这条路线也成为沿线地方文旅开展地域营销的重要线索。
广东茂名高州在剧中被清晰点明为唐代贡荔原产地,当地自然不能错过此次推广机会。茂名文旅结合剧集热度发布多个相关视频,高州也推出了相关内容《《长安的荔枝》热播:原来这 “荔”,始于高州》,吸引游客前来体验“荔枝之旅”,沿着当年的“荔枝道”,感受历史与现实的交融。
西安文旅推出《开播!《长安的荔枝》里藏着西安的「前世今生」!》,发布“剧中景点攻略”,将剧中虚构场景转化为实体打卡地,吸引游客跟随镜头来到西安,走一走当年的长安路。
其实,从以上案例可以看出,蹭热点的本质是 “借壳孵化新故事”。成功的内容营销,不是简单的“蹭”,而是需对IP基因进行拆解,将 “文化钩子+情绪触点+消费场景” 等元素进行有机融合,让用户从“围观剧情”自然过渡到“深度参与”。 一颗荔枝能掀起狂欢,靠的不是流量搬运,而是用创意将热点炼成“社交货币”的功力。
校对|张彦君
通弘网-通弘网官网-论坛股票配资-配资行情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